起源
撒瑪利亞會由陳華樂牧師Chad Varah(1911-2007)於 1953 年創立,當時他是倫敦市沃爾布魯克聖司提反堂的牧師。多年來,他對自殺以及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防止自殺的關注日深。他得出的結論是,輔導服務或能幫助那些感到絕望和有自殺傾向的人,以免他們走到自殺的一步。當人深受困擾時,需要即時的幫助和支持,而非一周後的預約,或長途跋涉後才能獲得的服務。這覺悟讓他想到通過用電話 —— 配合一個容易記住的緊急電話號碼,每天日夜無間地幫助在絕望邊緣和有自殺念頭的人 —— 撒瑪利亞會24小時防止自殺熱線服務就此誕生。
撒瑪利亞會現在已發展為一個全球網絡,於 40 個國家擁有超過 31,000 名義工。本會熱線服務既不提供建議,也不提供物質幫助。我們就只是無條件地聆聽,無論那些問題有多麼的困擾或平常。沮喪無助的感覺不擇人而噬,也不在既定的「辦公時間」運作,故此,撒瑪利亞會熱線服務一年 365 天、每天 24 小時從不間斷,望能與來電者共度生活中艱難的時刻。
香港
1958 年,杜學魁先生(1921-2001)在香港展開防止自殺服務。他是陳華樂牧師的朋友,與當時同在慕光學校工作、並曾在英國參與撒瑪利亞會的戴夫.特雷德雷亞(Dave Tredrea)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設立英語熱線服務。1960 年,香港撒瑪利亞會正式成立,經由陳華樂牧師所承認,是撒瑪利亞會在英國以外第一個海外分支機構。 其後,本會在樂富的中文分支最終成為另一個獨立的組織,稱為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。
撒瑪利亞會繼續提供多種語言熱線服務,並於 1976 年 4 月搬入灣仔舊海陸軍人之家的辦公室,由 Vanda Scott 擔任總監。隨著義工人數的增加,本會開始提供24 小時熱線年終無休的熱線服務,並加上在有緊急需要時即達現塲的“飛行小隊”。 1982 年,撒瑪利亞會(英語服務)成為當時稱為 Befrienders International(現為國際益友會 Befrienders Worldwide)聯盟下的註冊機構,至今仍遵循撒瑪利亞會七項共同原則提供服務。五年後,本會灣仔港鐵站辦公室落成,舒緩了機構在舊海陸軍人之家重建時面臨的困局。
1993 年,撒瑪利亞會遷往由政府產業署提供位於柴灣的新址。1994年陳華樂牧師為籌款活動訪港,並於中心舉行工作坊。陳華樂牧師當時描述撒瑪利亞會義工為「成就非凡之事的平凡人」。撒瑪利亞會正式改名為「撒瑪利亞會 – 24小時防止自殺服務」。
意識到香港主要人口對粵語服務的需求,撒瑪利亞會與 Befrienders International 合作設立多一所中心,於 1995 年初開始提供粵語服務,現為位於九龍坪石的生命熱線 (Suicide Prevention Service,前身為The Samaritans);而本會則在柴灣的會址繼續提供多語言服務。1997 年初,本會的名稱正式由「撒瑪利亞會(英語服務)」改為撒瑪利亞會。
本會通過由 32 個國家/地區的 349 個獨立情緒支援中心組成的網絡對自殺和自殺行為產生影響。這些中心為絕望者提供了一個可以傾訴和被傾聽的開放空間,形式可以是通過電話熱線、短訊、面對面接觸、外展和合作夥伴。
國際益友會憲章
會員中心的主要共同原則
- 中心為有自殺傾向或普遍絕望的人提供情緒支援
- 保密性受到尊重
- 中心是非政治和非宗教的,義工不會試圖將自己的信念強加於任何人
- 在適當的情況下,除了中心提供的情緒支援外,還可能會邀請來電者考慮尋求專業幫助
- 中心主要由義工提供資源
- 義工由其他有經驗的義工和任何必要的相關專業專家挑選、培訓、指導和支持
- 中心相互支持並致力於與其他成員中心共享信息,並參與網絡的流程和活動